全球婴童网
招商
品牌
商机
展会
产品
企业
资讯
专题
视频
店铺
开店
经销商
婴童网首页 > 母婴资讯 > 质量安全 > 正文
中药注射剂滥用 不良反应标注不明确安全风险高
网友分享:Kitty
2016年09月18日 13:52来源于:看医界
分享:

出了大事的茵栀黄注射液

近日,国家食药监总局(CFDA)发文修改了茵栀黄注射液的说明书,要求增加“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”的警示语,并首次明确“新生儿、婴幼儿禁用”。

而这距离陕西省志丹县医院茵栀黄注射液致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,其中一名新生儿死亡的事件已经过去8年之久。

在这8年里,不管是哪家企业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,在药物说明书不良反应一栏里都依旧赫然写着“尚不明确”。

中药注射剂滥用 不良反应标注不明确安全风险高

如今,茵栀黄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终于明确,在CFDA发布的《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修订要求》中,竟然总共有8大类之多。其中最危险的,自然是过敏性休克,若不及时处理,常可危及生命。

因此CFDA警示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茵栀黄注射液,使用者应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,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。

从不良反应尚不明确,被不少民众甚至专业人士解读为没有什么不良反应,到被发现8大类不良反应,甚至可能危及生命,茵栀黄注射液揭开了中国药物安全乱象的冰山一角。究竟还有多少批着“尚不明确”外衣的高危险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呢?在CFDA发布的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(2015年)》中可见一斑。

中药注射剂成为重灾区!

根据《看医界》查询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(2015年)》显示, 2015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2.7万例次,其中严重报告9,798例次(7.7%)。

2015年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排名居前的类别是理血剂、补益剂、开窍剂、清热剂、解表剂、祛痰剂,共占中药注射剂总体报告的97.0%。报告数量排名前五名的药品分别是:清开灵注射剂、参麦注射剂、血塞通注射剂、双黄连注射剂、舒血宁注射剂。

报告称,2015年,中药注射剂严重报告主要涉及全身性损害、呼吸系统损害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,包括过敏样反应、过敏性休克、寒战、发热、呼吸困难、胸闷、心悸、瘙痒、皮疹、恶心、呕吐等表现,与往年监测情况基本一致。

那么这些药物都主要是哪些科室在用呢?以基本药物为例,根据监测报告,在2015年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部分六大类中,药品不良反应/事件报告总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内科用药、骨伤科用药、妇科用药、耳鼻喉科用药、外科用药、眼科用药。

其中内科用药报告总数占到总体报告数量的84.9%。报告分析,内科用药构成比较大可能与内科用药临床使用量大,且基本药物目录里中药注射剂都属于内科用药有关。内科用药中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是祛瘀剂、温理剂、开窍剂、清热剂、扶正剂,此五类药品报告占到内科用药报告数的88.9%。

据业内人士透露,超过60%的中成药说明书目前在药物不良反应一栏填写的都是“尚不明确”,中药注射剂这种情况也非常普遍。

这些药品又是如何通过审批并进入临床的呢?据《看医界》了解,在《关于印发中药、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》(国食药监注〔2006〕283号)中有写明,“尚不清楚有无不良反应的,可在该项下以‘尚不明确’来表述。” 也就是,如此表述是有官方依据的。

知名网友方舟子则表示,药品上市前,必须确定其成分,用科学方法做过体外研究、动物实验和三期临床试验,明确其药理、毒理、不良反应、有效性。这是国际通用的程序,我国也早已在形式上采用这些必要程序。问题在于,在实际执行这些程序时,国内很不严格,而且在国内学术腐败和医疗腐败泛滥的大环境下,实验数据、临床数据造假现象严重。

大量不良反应事件的背后

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,有CFDA专家分析称,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品联合使用现象依然普遍存在,有可能增加安全风险。根据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》的规定,临床医师须注意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,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。

此外,与传统中药口服、外敷的性质不同,中药注射剂成分相对复杂,与其他药品联合使用现象普遍存在,在滴速、剂量、适应证等方面易出现不规范使用,更容易发生安全风险。

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主管药师张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中药注射剂的提纯工艺水平一直参差不齐,产品质量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推波助澜;另外,中药材原料受到各种外在因素影响,成分有所差异且相对复杂,部分制成注射剂后品质并不稳定,容易引发不良反应。

有业内人士则透露,中药注射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广泛兴起,但是中药注射剂的质量、技术却一直没有改善。由于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历史较短,有些不该研制、不该生产、不该销售、不该进入的药品,历经公关处理,都被批准生产了。

以已经被执行死刑的CFDA前局长郑筱萸为例,2007年落马后,被官方通报其在任国家药监局局长期间,利用职务便利 ,为一些医药企业谋取非法利益,在药品监管工作中严重失职渎职,造成严重后果。案件造成的危害极大,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。

此外,张征药师还透露,临床一定程度的滥用也使得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增多。

关于中成药的滥用,据悉不少中医师甚至拒绝承认其为中药,并斥责大多数中成药处方,是在未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下,由临床西医师所开。

据悉,目前在中成药领域,和药物的临床效果研究相比,药物的安全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。

有业内人士指出,几乎每一个畅销的中成药品种包括中药注射剂,背后都有不少医学界大牛出来撑腰站台,为其临床疗效背书,最后写进专家共识,进入医保目录,这对普通医生的临床用药来说影响巨大。但其安全与否,却鲜见有学界人士做深入研究,任由“尚不明确”长期出现在不良反应一栏。

看医界 )
分享:
相关资讯
更多>>
  • 三天内
  • 一周内
  • 一个月
  •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》浙B2-20110190   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2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