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婴童网
招商
品牌
商机
展会
产品
企业
资讯
专题
视频
店铺
开店
经销商
婴童网首页 > 母婴资讯 > 营销 > 正文
消费者消费升级 究竟改变了什么
网友分享:Kitty
2016年08月16日 11:18来源于:梅花网
分享:

直播、网红、内容创业、IP……回顾整个上半年,各种新词热词纷纷涌现,叫人应接不暇。而在这些概念轰炸的背后,有一根暗线是异常清晰的:在经济下行、资本寒冬的当下,原有的那一套互联网生意的玩法已经走不通了,属于屌丝的免费经济正在翻篇,强调转化和毛利、赚有钱人(哪怕只是有点钱)的钱开始成为创业主旋律,消费升级的时代到来了。

一、消费升级的狂欢

从供给端看,各种“高端、垂直、升级”的新品开始横飞,他们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自带亮点,各种高逼格、设计感、故事感和娱乐感凝聚一身,仿佛每一个都是某某领域的LV、某某行业的苹果。从渠道端看,网红、直播、短视频、内容社区……以小红书,网易考拉为代表的主打中高端人群的消费平台们正迅速成为“升级产品服务”的营销渠道,用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讲着意料之中的同一个故事:你是不是中产?

二、赚钱的逻辑没有变

这是一个呼唤远离故事情怀、回归商业本质的时代,那么最喜欢对消费者讲故事的消费升级项目们,最本质的赚钱逻辑又是什么呢?在知乎上,青山资本的孔萌说,这一切必须回归到盈利公式上,这个公式就是:

(客单价*毛利率-履约成本)*复购次数-获客成本)*付费用户量。

如何获取更精准的流量,从茫茫人海中筛选出理想的消费人群?

如何提升流量的粘性和频率,培养目标群体的忠诚度,抢占他们的心智空间,让他们成为你的粉丝?

如何获得较高的转化率,并在转化中卖出真正的高溢价,让消费者们心甘情愿为你的产品上“多出来的价钱”买单?

如何获得较好的复购,而不是只作为一个单品爆款火一把就死?

毕竟,消费升级不是你说有个性就有个性的,得有消费者愿意为你的说辞和设计买单。而且这个买单不是一下子销量很好就能说明问题的,得有复购,他们一直肯花钱,才说明真正打心眼里认同了你。

三、什么在改变?

很多人都想不明白,为何前两年都是互联网思维、线上线下、屌丝免费,怎么到了今年就忽然冒出个消费升级呢?难道就是因为资本寒冬了,机构不愿意再烧钱买单,开始追求转化和利润了?

事实上,消费升级的提出是因为环境本身发生了巨变,具体有四:

1、消费人群正在改变,中产阶级开始崛起,80、90后人群开始成为消费主力军

据说中国即将有2亿中产人群,你相信吗?是不是感觉自己拖后腿或者“被中产”了,明明活得很苦逼啊?不论是统计口径作怪还是文字游戏使然,现在我们都相信中产阶级人群在变多,特别是看起来有逼格的伪中产在史无前例地增多。

2、长尾理论开始生效

根据克里斯.安德森的说法,当商品生产、存储、销售成本足够低,市场就开始从传统的“头部”转向看似极低的长尾甚至非标领域(说的是整体份额)。简言之,过去我们都买大众化的品牌,现在我们更可能买小众的、符合自己个性调性的东西。这一变化十年前已经在美国发生,那么现在是时候在中国出现了,具备个性化推荐能力和海量丰富sku、且各种环节分包的电商平台们,正把各种“连接成本”史无前例地削低,看起来条件成熟了。

3、口红效应成为现实

按照这个说法,经济下行消费反而开始上行,人们的消费欲望史无前例地增强。而中国经济正在迎来不可避免的“新常态”,人们更愿意为文化娱乐和小逼格花钱,反正投资和存款也没卵用了,反正买房看起来已经遥遥无期了,还不如对自己好一点,花钱让自己在人群中有点小特别呢。

4、信息渠道正在改变

过去我们常常嘲笑煤老板、暴发户们的消费品味,即便腰缠万贯、满身名牌,仍然掩不住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土气,这其实就是一个信息问题,他们并不知道怎么样的生活方式是有品味的。但是现在互联网正在迅速地消灭信息不对称,你可以轻易地在知乎、小红书、什么值得买上看到各种逼格消费指南,看到有钱人如何秀优越;而互联网在消灭一个个中心的同时,也在构建着一个个属于自己的中心,现在你想知道怎么让自己更有逼格和轻奢,不必去淮海中路k11,只需要登录上述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内容电商平台就可以了。

环境的四大巨变直接导致了消费过程的各个要素开始发生巨变:

1、购买标的改变了

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们的购买主要都围绕商品服务的功能体验和突出性价比,但是现在令人惊诧的事情开始亮瞎双眼:体验极差的苹果手表因为纯金的表带就卖出129000元的高价,这个坑爹的东西却在中国抢售一空,试问购买者真的是在买苹果手表的功能体验吗?

直播平台上土豪们一掷千金,还在读大学的小盆友一个月送礼已经达到15万,淘宝上的二次元周边店转眼卖出1500万的年销售,二次元的爱好者们为周边的花费很快达到头十万,他们买的又是什么呢?

在《疯传》这本书里,“社交货币”的说法被反复提及,在这些高溢价的商品中人们购买的更多是功能体验之外的东西,是一种社交价值:

话题谈资,买了这个东西就可以和人吹牛啦,别人见了你买的微型无人机,立刻投来艳羡的目光、这是什么呀,然后你就可以开始好为人师的神吹。

个性表达,人家就是要买这种风格突出的衣服,才不管好不好看呢,只要不撞衫不路人就行!

情感兴趣,我就是小清新,我买的每个东西都要小清新!我就喜欢海贼王,海贼王有关的一切我都要买!

逼格标签,我也不知道这个东西哪里好,但是装逼犯们都说他有逼格,而且是西方中产特别喜爱的,反正买了他就是有逼格、有档次、有品味!我不知道这个牛奶好在哪里,但是老外的小孩都喝它,就一定有品质不会错的!

总之,让大家心甘情愿掏钱的是一种被广泛认同的“阶层身份象征”,是一种在人群中可以突出自己增强气场的“社交优势”,仿佛只要买了这么个东西我就是中产阶级了,就是与屌丝不一样的了。

2、消费者的核心诉求改变了

购买标的的改变,映射的是消费者核心诉求的变化。ok,现在有2亿中产了,而迫切需要消费升级的恰恰是中产阶级的中下层、新晋人群和心智达标但钱包并未达标的伪中产们——好不容易有点小钱了,想要装逼但生活依然苦逼,如何花钱才能使自己真正像是一个中产呢?

他们的核心问题是,如何用最小的时间精力金钱投入,购买到最多的身份逼格标签。这是一个品味的问题,而品味的背后不是收入的高低,是一个信息和信任的问题。简言之,有品味的消费者不是钱更多,而是更会“聪明地消费”,在有限的收入条件下通过可以信赖的消费情报达到一个最优。更加精致有优越感的生活方式不是收入高了自然就来的,关键是你能不能获得这些核心信息,每个人都有选择困难,关键在于你是否能获得选择的情报。

这依然是一个性价比的逻辑,只是更基于信息。

梅花网 )
分享:
相关资讯
更多>>
  • 三天内
  • 一周内
  • 一个月
  •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》浙B2-20110190   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2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