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婴童网
招商
品牌
商机
展会
产品
企业
资讯
专题
视频
店铺
开店
经销商
婴童网首页 > 母婴资讯 > 国内新闻 > 正文
2018我国在线教育行业投资趋于理性 单一产品走向多样化垂直产品
网友分享:Kitty
2018年07月09日 11:34来源于:中国婴童网
分享:

概要: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国家最教育越来越重视,给予教育一些优惠政策,从而导致教育培训机构快速涌入教育市场,使得教育机构的数量逐年增加,市场规模持续扩大。

我国现代教育培训行业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,市场主体是以蓝翔和新东方烹饪为代表的职业培训。

随着政府对留学的鼓励力度加大,90年代起,出国留学培训热潮掀起。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,大量面向中小学的学科辅导开始涌现。

在家长对提分效率的强烈需求下,中小学课外辅导形态逐渐从个人家教演变为商业机构,班型也逐渐从大班演变为小班和一对一。

同一时期,互联网进入中国,以101远程教育网为代表的第一批名校网校横空出世。

21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后,在政策、资本和技术的共同促进下,在线教育从2010-2013年的暗流涌动,进入到2013-2015年的疯狂爆发,经过2016年的反思沉淀,目前的从业者正逐渐走向理性,走向新一轮的稳定增长,具体表现为:不再像前两年那样迷恋“免费”“流量”和“纯线上”,不再对“自适应”“人工智能”等新概念怀有过高的期望;不再盲目创投,在线教育开始持续稳定发展。

我国教育市场现状

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,政府政策的放开和支持,财政和家庭教育支出的逐年增长,消费升级大势下人们对教育服务的需求集中爆发等多方面原因,从2014年开始中国教育行进入飞速发展通道,2016年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近2万亿,教育培训行业主要包括幼儿教育、中小学教育(课外辅导+民办学校)、职业教育、语言学习、才艺培训、企业培训等细分市场。2009年以来市场规模保持16.2%的年均复合增速。

2009-2017年教育培训行业市场规模(单位:亿元,%)

2018我国在线教育行业投资趋于理性 单一产品走向多样化垂直产品

2017年中国教育行业市场规模

人口基数大,总量平稳上升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10年至2014年我国每年新增人口数与出生率逐年上升,2016年受二胎政策刺激,出生率同比大幅提升至 12.95‰,新增人口达 1786 万,为近6年最高。国家实施稳健增长的人口政策,国务院颁布《国家人口发展规划(2016-2030 年)》显示,我国 2020、2030 年人口总数将达 14.2 亿与 14.5 亿人。

课外培训现状

课外培训:基数大、增速快,规模有望突破万亿。课外辅导潜在客户基数大。教育部《2016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,2016 年我国K12阶段在校生人数共计约1.66亿,其中小学在校生人数9913万,初中在校生人数在校生4329万,普通高中在校生2367万。另外,根据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~2020)》中提出的阶段战略目标,到 2020年我国K12阶段的实际在校人数将达到2.12亿。

K12课外培训市场增速快。参培率和客单价是K12课外培训市场规模扩大的主要驱动力,我们假设k12课外培训参培率为50%,人均单价为5500元/年,则2016年我国K12课外辅导市场规模大约在4565亿元左右。2020年参培率如提升至70%,人均单价提升至7000元/年,则2020年市场规模约为10388亿元,2017-2020 年年均复合增速达 22.8%。

2018年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发展趋势

教育初心的回归

无论哪种形式的教育,重点依旧在“教育”二字,品牌、师资、产品,仍旧是决定学校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,对消费群体的服务和教育效果势必成为选择关键因素。在刚需的市场上,教育回归到教育初心上,维持教育优势,大力重视教研效果和教学效果,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教育思维的结合,得到颠覆性的变化。

强化口碑和产品重要性

大部分的教育机构,都是通过优质教学体验、教学服务、教学效果的产出,实现口碑上的传播。现在机构的发展趋势就是招生任务下沉,从营销层面来讲,教培机构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“内容服务”,宣传单页或各种网络宣传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正慢慢下降,唯有优质的、能及时体验的内容才是吸引学生和家长最直接有效的方式。所以,教育机构优质内容的传播,除了提高机构口碑,更重要的是可以赋予它招生的属性。

单一产品走向多样化垂直产品

在教培行业,1对1一直是利润大的产品模式,但是随着获客成本、师资成本等上升,导致1对1利润下滑。因此,越来越多1对1教培机构发展小班教学。

随着教育机构的发展,教育机构深耕自身领域的同时,为了能够让用户重复消费,也应积极发展各类教育产品。

中国婴童网 )
分享:
相关资讯
更多>>
  • 三天内
  • 一周内
  • 一个月
  •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》浙B2-20110190   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0022号